4.8仙娥礁
位于南沙群岛东北部,在美济礁南面47公里,信义礁西面48公里。南临南华水道,周围水深1500-2000米。量至100m水深,礁体位置座标09°20’0.54”-09°25’00”N,115°25’03”-115°27’51”E(图4.8.1)。该环礁似阔叶状,是中小型封闭式环礁,没有口门,呈北尖南钝的尖卵形,长约7.5公里,宽约3公里。礁顶面积18.8平方公里,其中泻湖面积14.5平方公里,水深5-15米,最大水深17米。
(南海舰队海测大队)
环礁外缘向海坡较陡,坡角40°-50°,仅北部尖端处水下坡度较缓,0-100米水下坡角3°左右,礁前500米宽的水域可作锚地使用,但避风条件差。另,礁前锚碇时要注意水流对船只的影响,如参考诸碧礁西南面礁前最大水流流速达67cm/s(1994-04-09-10实测资料)。礁前缘尚平整,切割沟少。礁坪宽200-400米,东南部稍宽,达1-1.5公里。坪面较平坦,堆积生物砾屑,无明显目标物,仅北部和西部坪边有高出坪面1.5米左右的几处礁块,一般潮位时会露出水面。礁坪大潮低潮时干出,尤以东南和南部礁坪暴露更显著。北端礁石群中巨大者约l0多块。
根据仙娥礁西部礁坪的观测,可按微地貌、礁结构、造礁生物(主要是造礁珊瑚)生长情况和沉积物特征划分为五带。
(1)槽沟发育
带
槽沟长约l5-20米,槽沟出口宽约3米,沟顶端宽约l米,沟深6-7米,5米以上的沟壁上有滨珊瑚、蜂房珊瑚和杯形珊瑚生长。沟底是礁块和生物碎屑沉积物,沟壁洞穴中见有石笔海胆。沟呈“之”字形通向礁坪前缘。
(2)藻粘结凸起带
由于波浪往返冲刷,礁坪表面平滑。壳状珊瑚藻发育,将波浪击破的珊瑚和其它生物屑固结成藻粘结带。该带微突起,低潮全干出时间2-3小时,故无活珊瑚。带宽约20米。顶部高出低潮面20-50厘米。
(3)珊瑚稀疏带
稍低于“突起带”。低潮时,大部分礁面露出水面,凹处有积水,积水洼地有活珊瑚(杯形珊瑚、滨珊瑚、蔷薇珊瑚、蜂房珊瑚和菊花珊瑚),生长稀疏。干出部分被壳状珊瑚藻覆盖,无活珊瑚,表面光滑。本带宽约30米。
以上三带均处于高能带,也是波能主要消失带,波能从礁坪前缘向泻湖方向逐渐减弱。这三带,壳状珊瑚藻最繁盛,使礁体粘结坚固。
(4)珊瑚丛林带
宽约120米。由于上述三带的保护,该带环境比较平静,波浪破坏力甚小。珊瑚生长非常旺盛,葡匐鹿角珊瑚和佳丽鹿角珊瑚占优势,另有滨珊瑚、蜂房珊瑚、蔷薇珊瑚和多孔螅等。大潮最低潮时,珊瑚顶部短时间微露水面。
(5)礁坑发育带
宽约30米,内连泻湖坡。礁坑发育,使礁面呈斑状。坑深1-2米,坑底沉积白色生物砂,坑壁和坑间礁面生长茂密的珊瑚(鹿角珊瑚和滨珊瑚占优势)、柳珊瑚(竹节柳珊瑚最多)和软珊瑚。与泻湖坡分界处,滨珊瑚发育很好,个体大,高4-5米,直径3-4米,顶部增长到低潮面的,呈圆盘状。仙掌藻和绵也较多。
图4.8.2
(缺)
l、槽沟发育带;
2、藻粘结突起带;
3、珊瑚稀疏带;
l987-04-29南沙综考队在西南礁坪的突出礁石上用水泥固定了测量标志,其坐标位置:09°21’02.4”N,115°25’59.4”E。当日还见西礁坪中南段有大条漂木横卧其上,长11米,粗0.5-1米,高出礁坪l.4米,坐标位置:09°22’02.4”N,115°25’59.4”E。但在l988-08-06再登此环礁调查时已不见这条巨大漂木了。
泻湖水深5-10米,北部较浅,中部较深,局部超过20米。泻湖坡明显缓和,尤以南侧缓,宽达300-700米。泻湖边坡缓,仅1°,东侧较窄,坡度较陡。底质为生物砂。湖内点礁只有几片,且多集中在湖边5-l0米的浅水处,大于10米水域(约占湖域面积三分之一)未见点礁。1987-04-30在泻湖东部见到带根大树倒悬于水中,粗约30-45厘米,长大于5米。据1987-04-30~3l在环礁西部验潮,该区为不规则全日潮,潮差为1.5米(大潮期)。
如登礁可从北部或西部靠礁缘登,因坡缓坪边又有高礁块可作标志。
仙娥礁扼中央水道与甫华水道交汇点,位置重要。可从礁坪中开挖人工航道通泻湖,于湖边筑港。
《返回...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