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.1半月礁
半月礁位于南沙群岛东部,在南沙海槽和南沙群岛中部近东西向的南华水道交汇处(周围水深l500-2500米)。是一座只有一个口门的中小型、低潮礁顶干出的环礁。口门在东南部(图4.1.1)。口门水道中心位置坐标:08°53’21”N,116°16′57″E(1987-05-05南沙综考队使用MX-1502型卫星定位仪测得)。该环礁呈斜四边形,近似菱形,长轴作北东55°方向延伸,长6.8公里,东西宽达3公里。礁体座标位置(指外缘线,下同)为08°52’48”-08°55’30”N,116°15’28”-116°18’00”E。礁顶(指礁体外缘线围圈的礁坪面积和礁湖面积之和)面积14.25平方公里,其中礁坪面积4.l3平方公里,礁湖面积10.12平方公里,礁湖水深一般为20―24米,最深32米。东北礁坪和西南礁坪较宽,达900米。东北礁坪有数块大礁石出露。其座标为08°55’2l”N,116°l7’57.6”E(1987-05-05定位)。东礁坪较窄,仅宽100米左右,其中段有一大礁石突起,高出礁坪2.5米,十分醒目。
南沙综考队于1987年4月在东北部礁石上固定了用500号水泥制成的混凝土方块(40×40×8cm3),中心镶一个铜质测量标志。l988年8月8日又在东北礁坪的巨大礁石上固定铜制测量标志。
环礁外缘向海坡的坡度(指水深0-50米或0-100米水下斜坡,下同),较平直的礁缘水下斜坡陡,l5°-25°左右(25%-50%坡降)。礁坪向海突出的脊垅的礁前水下斜坡比较平缓,30米深坡角5°左右,60米深坡角9°-10°。水深30米以浅的向海坡,东北坡和东坡陡峭,西北坡和西坡较平缓。礁坪一般宽l00-400米,东北坪和西南坪较宽,东坪较窄。坪面堆积物为生物砾屑。一般退潮时东部干出,其余适淹,特大潮低潮时方才露出。礁坪基本连续,但东坪局部断续。坪上明显的标志物是大礁石块。在东坪面上高出坪面1.5米左右的大礁石有7-8块之多,一般潮位时有的出露。特别是东北部的两块礁石,直径7-10米,高约1.2米。渔民在其上用水泥固定一汽油桶(桶高1米左右)。涨潮时油桶可出露作为导航标志(座标为08°55’12”N,116°l7’48”E)。礁湖(泻湖)水深10-30余米,大部分水深大于20米,内有点礁散布,其形态与大小均不规则,处在水面下2-4米者约有7-8处,大多集中在南部,个别面积约20×50m2。礁湖坡较缓,约2°-3°左右。泻湖地形遥感水深图(图4.1.2)。使用该遥感水深图时要注意其地形、水深是根据卫星影像解译的,而不是实测出来的。
泻湖底质以珊瑚砂砾屑为主,中南部水深27米,水底沉积物为白色生物粉砂;泻湖西北部水深20米,水底沉积物也是生物粉砂;东部礁坪上的礁池水深1.5米,沉积物为白色生物粗砂。
环礁东南部有一进出礁湖的口门通道,方向为115°-125°,宽150-200米,最窄处仅80米左右,水深5-20米(最深21米)。该通道两侧在低潮时会露出许多礁石。通过此口门进出礁湖须注意正对口门内有一拦门点礁,该点礁面积目估30×40m2,贴近水面,极不规则。船只须绕过这个点礁而在其南侧或北侧通过。其次是口门水流湍急,要注意对船只的侧压影响。据1994年3月30―31日(农历二月十九至二十日)的实测,表层(3米)最大流速为47cm/s,流向210°(与口门斜交,须注意)。再次是口门北侧礁坪极不规则,平面呈V字形向东北弯曲,小船易误入V形弯口“死胡同”。进出此口门最好在退潮低潮时,因口门北侧有高出坪面1.0米左右的多块大礁石可作导航标志。
美国航海指南推荐的1937年已清查的通过横贯南沙群岛的南华水道的安全航线,在半月礁西南南13公里的南华水道东口,位置08°40’N,116°30’E为出发点,航向291°,距离385公里,到永暑礁东北面的南华水道西口,约09°55’N,113°15’E,航线两侧各9公里是没有危险的碍航物。可见该礁战略地位之重要。对通道稍加修整,便可在泻湖边建大港口、锚地。
《返回...》